真相製造 - 心得

你們認定的新聞是什麼?你們每天接收資訊的管道是傳統定義的『媒體』,請舉手。每天有看一份報紙,拜訪一個媒體網站的請舉手。

這是真相製造的作者致昕在演講時讓大家思考的一個問題,尤其在這個資續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思考我們所吸收的資訊是什麼。這本書用在世界各地關於假訊息的案例帶讀者一步步了解現代的資訊戰。這包括ISIS如何吸收聖戰士,網軍對法國大選的攻擊,印尼的網軍運作,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成長,中國在covid期間的資訊操作,最後回到台灣聊聊line群裡的內容農場。

內容非常豐富扎實,實在是推薦值得一看,若要說我從裡面學到什麼,大概就是要打破資訊的隔閡,資訊隔閡是資訊戰最常見的目標,因為這這群人(可能包含你我)只會接收固定範圍的資訊,至於造成資訊隔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社會的壓力或世代的隔閡。經濟學人有一篇社論很有趣,講的就是中國政府為什麼會害怕同性戀社群(https://www.economist.com/china/2023/05/25/why-the-communist-party-fears-gay-rights),原因是這群人被社會擠壓,組成一個自己的小團體,有可能會被外國利用來煽動民意。

打破隔閡不簡單,要打破自己的資訊隔閡就是要多吸收多方面的新聞,但同時也要做媒體釋讀盡量過濾掉不對的資訊,實際上這很難,隨著工作時間增加,我現在每天固定只看經濟學人,已經沒有時間看其他的新聞雜誌,唯一能多做的就是不會去相信網路上的匿名資訊。打破別人的隔閡也困難,我還記得每年回台灣遇到大選的時候,我爸會指著我大喊你們都是被洗腦的,但其實我什麼都沒說,通常這種時候我也只能在心裡白眼想道你只是因為我跟你不一樣所以覺得我被洗腦,這一點都不合理。甚至在他拿著line群裡的內容農場文章叫我看的時候,我也只是淡淡的跟他說你不應該相信內容農場的文章,當下心裡所想的是內容農場不可信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嗎?(還是只有我這樣想?)但其實事後想想這就是必須要突破的資訊隔閡,也許還有什麼是我不知道的,也還有什麼是他所不知道的,不停地討論才能看到更清楚的資訊。講起來簡單,但其實我還是覺得好難,因為我思考的速度很慢,常常都是他講了一件事,但我到好幾天後才想到為什麼我覺得不對,所以實際上要怎麼做,我還是不知道,我可能還要再慢慢想一陣子,但至少我現在知道在非選舉期間是比較容易進行對話的時間。

呼,終於打完這篇,這篇在我的備忘錄裡待了有超過兩年吧,一直沒有寫出來,因為我還在思考到底要怎麼寫,怎麼做,現在還是不知道要怎麼做,但至少先寫下來吧。

真相製造封面

Subscribe to Waiting & BN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